《学点历史》丛书 我国古代以弱胜强的战例 ==========第1页========== 《学点历史》丛书 我国古代以弱胜强的战例 村理编写 、 人天女:、 ==========第2页========== 《学点历史》丛书我国古代以弱胜强的战例柯理编写 人女:社出版ギ发行中国青年出版杜印刷厂印刷 1973年3月第1版1973年3月北京第1次印刷书号11001·239每册0.14元 ==========第3页========== 毛主席语录 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观于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的历史事实而益信。中外历史上这类事情是多得很的。中国如晋楚城濮之战,楚汉成皋之战,韩信破赵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外国如拿破仑的多数战役,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内战,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优势和主动,向着敌人局部的劣势和被动, 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在原占优势和主动之敌则反是;由于其主观错误和内部矛盾,可以将其很好的或较好的优势和主动地位,完全丧失,化为败军之将,亡国之君。 ==========第4页========== 出版说明 毛主席教导我们重视学习历史,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光辉著作中指出:“不要制所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董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情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学习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革命导师所讲的革命道理,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当前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形势,从而有利于提高我们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学点历史》丛书,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而出版的一套历史普及读物。根据当前学习的需要,《学点历史》丛书将分册出版,每册围绕一个中心,介绍历史知识,辅导历史学习。 ==========第5页========== 目 录 齐鲁长勺之战 晋楚城濮之战………8围魏救赵之战4……15楚汉成皋之战 韩信破赵之战…27新汉昆阳之战…33袁曹官渡之战 吴魏赤壁之战…47吴蜀鞣陵之战…53秦晋淝水之战 …60 ==========第6页========== 本书介绍的十个战例,是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三部著作中,为了阐明弱军能够战胜强军这一光辉思想而提到的我国古代著名战例。这十个战例,是发生在公元前六八四年至公元三 八三年这千余年间的战争,都是弱军在强军的进攻面前,由于主观指导的正确,因而取得胜利的。毛主席对这些战例作了精辟、透彻的论述,我们应当认真领会和学习。 战争的胜负决定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而首先决定于政治条件,即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人心的向背等等。但是,这些仅仅提供了胜负的可能性,本身还不是胜负。在每一次战争或战役中,能否取胜,还取决于主观指导是否正确。从这些战例中可以看到,这些战争所以取胜,在战争的主观指导上有这样一些原因:首先是战争指导者注意保存军力。“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已消灭敌人”。在强大的敌人进攻面前,如果硬拚,势必危及军力的保存,结果必将导致败军亡国。因此,弱者必须采取先让一步,保存军力,后发制人的方针。如晋文公“退避三舍”,曹操由白马退守官液,陆逊坚决后撤到彝陵、猇亭一线等,都是采用上述原则取得胜利的。 ==========第7页========== 其次,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毛主席说:“错觉和不意,可以丧失优势和主动。因而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错觉是什么呢?‘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饿觉之一例。‘声东击西’,是造成敌人错觉之一法。”这里引用的是素晋淝水之战的例子。其它如韩信的背水列阵,曹操在延津的声东击西、白马诱敌和奇袭乌巢,赤壁之战中黄盖火烧曹军战船、昆阳之战中汉军袭击新军指挥部等,都是利用、制造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改击,战胜对方的。 第三,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这是弱军对付强军的有效的战法。它既可以避开敌军的打击,保存军力,又可以消耗和削弱敌军的优势,转变力量的优劣对比,为反攻创造条件。毛主席在分析齐鲁长勺之战时说:“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切不特齐军疲意就要出战,后来被营判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曹操在官渡的坚守,陆逊在彝陵的阻敌,以及齐军直逼魏国都城、调动魏军远道回救等,都是用的“敌疲我打”的战法。 第四,先打弱敌,各个击破。毛主席在分析这些战例中指出,弱军能够战胜强军,“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优势和主动,向着敌人局部的劣势和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晋楚城濮之战中,晋军为了摆脱远离后方的不利形势,先用全部兵力,攻打楚的盟国曹、卫这两个弱敌,决战时,首先歼灭薄弱的楚军右翼,两战告捷,取得了击败楚军的胜利。成皋之战中,刘邦在正面牵制了项 2 ==========第8页========== 羽的主力,派韩信北渡黄河,破魏、代,下赵、齐,各个击破项羽的羽翼,为全歼楚军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淝水之战中,晋军在洛涧一战,先击败秦军先头部队,然后乘胜抢渡淝水,展开猛烈进攻,大败秦军。这些战例都是运用先打弱敌,各个击破的战法取得胜利的。 本书扼要地介绍了这十个战例的历史背景、战争经过,以供学习毛主席著作时参考。 ==========第9页========== 齐鲁长勺之战 长勺(音韶sho,今山东曲阜县北)之战,发生在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 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走向瓦解、封建生产方式逐渐产生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当时,最大的奴隶主集团是周王朝。它为了便于统治,在王朝初建时曾把一些奴隶和土地分封给王族和功臣,受封的就叫“诸侯”。到春秋初期,周王朝名义上虽然还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但是实际上已经没有力量控制强大的诸侯。在大小一百儿十个诸侯国中,最大的有齐、晋、楚、秦等。当时各国之间,常常发生战争。长勺之战是齐国企图征服鲁国而发动的一场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由于鲁国采取了正确的方针,虽然力量较弱,却取得了胜利。 齐桓公恃强进攻鲁国 齐是大国,它的疆土,北到今山东的无棣,西到今山东聊城附近,东到海,南到泰山。齐国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东临大海,拥有渔盐之利,又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日益强大。当时作战,主要是车战。齐桓公时,全国兵车八百乘(音剩shng, 一辆兵车称一乘,一乘约三十人),兵力近三万人,在春秋时,是武装力量较强的诸侯国。鲁国占地北到泰山,西到今山东郓(音运yù)城,东到海,南到今山东解(音义y)县,国小人少, 4 ==========第10页========== 经济力量较薄弱。 周庄王十一年(公元前六八六年)冬,齐国发生内乱,齐国的君主齐襄公被杀,臣子公孙无知做了国君。不久,公孙无知又被杀,因而便产生了君位继承问题。一部分贵族主张由逃亡莒(音举)国(今山东莒县)的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继承君位,另一部分贵族主张由逃亡鲁国的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纠继承君位。鲁庄公竭力扶持公子纠,并在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六八五年)夏,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但公子小白已抢先回国即了位,称齐桓公。齐桓公马上派兵拦截公子纠,齐鲁两军在乾(音干gn)时(齐地,今山东临淄西)发生战斗,鲁军战败,齐桓公逼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可是齐桓公并不就此罢休,继续进行军事准备,企图一举征服鲁国。 “再衰三竭”齐军大败 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六八四年)春,齐国向鲁国发动进攻,鲁庄公准备发兵应战。这时,鲁国有个叫曹刿(音责9u)的人,不忍自己国家遭受齐国的攻掠,又看到统治者不懂得指挥战争,请求进见庄公,提出建议。曹刿问庄公依靠什么与齐国作战,庄公说,对衣食之类的东西,不独自享受,总要分一些给自己的臣下。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使全国普遍受益,因此人们不会跟从你的。庄公又说,对民间大小诉讼,虽然不能件件判断得很清楚,但能按照情况,慎重处理。曹刿说,这倒是尽到了责任,会得到人们的支持,可以与齐国一战,并请求与庄公同车赴战场,庄公答应了他的请求。 齐鲁两军在长勺摆开了阵势。当时打仗是用旗、鼓等指 5 ==========第11页========== 长勺之战示意田 河 水 水 先 飞E 乾时 口 浦 0年 闭 齐军 芦 长勺 图 水 曲阜 鲁军 泅 水 6 ==========第12页========== 挥的,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音背b)就要击鼓出战,被曹刿阻止。而齐军凭着它的力量强大,接连三次击鼓,向鲁军发动三次攻击。由于鲁军沉着应战,齐军的进攻都没有成功。这时,曹刿看到时机已到,建议庄公击鼓反攻。齐军由于发动了三次攻击都没有成功,已经气竭力衰,被鲁军打得大敗。鲁庄公看到齐军败退,便要发起追击,又被曹刿阻止了。曹刿下车观察,见到齐军车辙紊乱,回到车上看到齐军的旗帜东倒西歪,这才建议开始追击。于是,鲁军就完全打败了齐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取胜的道理。曹刿说,打仗要有勇气。敌人第一次击鼓攻击,土气正旺盛。但是,“再而衰,三面竭”,到他们第二次击鼓攻击,勇气就下降了,到第 三次击鼓攻击,勇气就没有了。到了那时,敌军气竭力衰,我军士气正旺,所以能够战胜它。曹刿又说,齐是大国,兵力既强,战术又诡诈,在败退时可能设有埋伏诱击我军。后来我看到它车辙素乱,军旗东倒西歪,判明齐军是真的败退,所以才建议开始逍击。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全文引用了春秋时鲁国历史家左丘明对长勺之战的叙述,并作了精辟的分析和评价。毛主席说:“春秋时快,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意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中国战史中,采取“敌疲我打”原则取胜的一方都是先退让一步,保存军力,用一切办法消耗和疲惫敌人,然后实施主力决战,从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第13页========== 晋楚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发生在公元前六三二年,是春秋时晋楚两国在现在河南濮城一带进行的一次战争。楚军实力比晋军强,但是晋国在外交上争取了齐秦两国参战,在军事上采取了退让 一步、后发制人的方针,终于打败了楚国。 晋楚在中原的冲突 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各诸侯大国中最强大的起初是齐国,齐国衰弱以后,长江中游地区的楚国向黄河流域猛烈扩展。它灭掉许多国家以后,成为中原的强国。楚国的势力一直发展到长江、淮水、黄河、汉水之间,拥有人口数百万,兵车数千乘。 正当楚国向黄河流域发展的时候,在现在山西、河北西南、河南北部一带的晋国也兴盛起来。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 六三六年),流亡在外十九年的晋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君主,称为晋文公。他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内政改革与争取盟国 2. 的外交活动,国力一天比一天强盛,并且逐步向中原地区发展。于是,晋楚两国的利益发生冲突。 周襄王十八年(公元前六三四年),鲁国因和莒、卫(今河南滑县一带)两国结盟,几次遭到齐国的进攻,便要求楚国给予援助;原来屈服于楚国的宋国(今河南商丘一带)看到晋国 8 ==========第14页========== 城濮之战示意图 河 团 回 国 송 秦军 水 城濮 齐军 1(汲县) 五鹿 0 ● 。践土 ⊙ 楚军 陶丘 路母 新郑口 郑 周 商丘 宋 闲 口许 口宛丘 楚联军 陈 上 。申 芭 墨 图 例 0息 第一卧段 第二卧段 ademm 决战册段 9 ==========第15页========== 强盛起来,就转而投靠了晋国。楚国为了保持在中原的地位,便出兵攻打宋、齐,阻止晋国向南发展。晋国也以救宋为名,出兵中原。这样,就揭开了城濮之战的序幕。 进攻曹卫 周襄王十九年(公元前六三三年)冬,楚成王率领楚、郑(今河南中部)、陈(今河南淮阳一带)、蔡(今河南上蔡-一带)、许(今河南许昌一带)等国的兵围攻宋国的都城商丘。宋国派公孙固到晋国去求救。晋国大夫(官名)先轸(音诊zh)竭力劝说晋文公出兵,认为这是与楚争夺中原的最好机会。但是,晋宋之间隔着曹卫两国,出兵困难。晋国部将狐偃针对这一情况建议说,楚国刚得到曹国的归附,又新与卫国结亲,如果出兵攻打曹、卫,楚国一定会派兵援救,这样就解除了楚军对宋国的围攻了。晋文公采纳了这个建议,随即进行军事准备。为了增强军事力量,把原来的两个军扩充为上中下三个军(每军约一万二千五百人)。任命郤毅(音细胡xThG)为元帅,率领中军,郤凑(音针zn)为副将,狐毛为上军主将,狐偃为副将;栾枝为下军主将,先轸为副将。 晋文公在做好战前准备工作后,在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 六三二年)一月,向卫国借道攻打曹国,卫国不同意。于是晋军由现在的河南汲县南渡河,占领了卫国的五鹿(今河南濮阳南)。二月,郤毅生病死了,中军改由原来下军副将先轸率领,而由胥臣担任下军副将。晋军接着进攻曹国。·三月十日,攻下了曹国都城陶丘(今山东定陶),俘虏了曹国君主曹共公。10 ==========第16页========== 争取齐秦参战 晋军占领曹卫两国,楚军仍然包围着宋国都城商丘,宋国再次派人向晋国求救。这一下使晋文公为摊了,不数吧,会使宋国同晋绝交,救吧,没有取胜的把握,想清齐、秦参战,又怕两国不肯答应。晋文公召集大臣们进行商讨。先轸建议说,最好的办法是让宋国表面上同晋国疏远,然后送一份厚礼给齐秦两国,托他们劝说楚国撤兵。晋国则把曹共公扣押起来,把曹、卫的土地送给宋国一部分。楚国同曹、卫本来是结盟的,现在楚国看到曹、卫土地被宋占去,必然不肯接受劝解。这样,楚国就会触怒齐、秦,齐秦两国就会站在晋国一边,出兵同楚国作战。晋文公听了大喜,立即按计而行,齐秦两国果然出兵参战。 齐、秦与晋国联合,使楚成王感到形势不利。成王连忙把楚军撤回到楚国的申地(今河南南附),并命令楚大夫申叔撤出齐国,令尹(官名,相当后来的宰相)子玉撤出宋国。成王告诫子玉说,要适可而止,不能前进时,就应该后退。但是骄傲轻敌的子玉不听楚王劝告。他听说有人认为他指挥无能,便坚决要同晋军决战,并派人请求楚王扰准他的要求,增调兵力给他。楚王对子玉很生气,只增派了很少的人给他。 晋文公击破曹卫两国,联合齐、秦以后,便率领军队向围宋的楚军逼进。这样晋楚两军便处于直接接触的状态。 子玉为了寻求决战的借口,派人故意向晋军提出了一个“休战”条件:如果晋军撤出曹、卫,让曹、卫复国,楚军也可以 1 ==========第17页========== 撤离宋国。这个条件,使晋文公既不能答应,也不好拒绝。因为晋国出兵的本意,不在救宋,而在于打击楚国势力。这时,上军副将狐偃认为子玉太无理,主张对楚军发起进攻。先轸说,不如私下答应曹、卫复国,条件是他们必须同楚绝交,然后再把楚国的使者扣留起来,以激怒子玉来寻战。晋文公采纳了先轸孤立楚国的计策,让曹、卫断绝了同楚国的关系,子玉果然大怒,率兵进攻晋军。 “退避三舍” 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选择有利的决战时机,命令部队向后撤退。这一撤,引起将士不满,认为堂堂晋国的君主,害怕楚国一个臣子,是一种耻辱;并认为楚军长年累月在外作战,已经很疲劳了,为什么不进攻反而后退呢?狐偃向众将解释说,目前楚军还不到疲惫不堪的程度。出兵打仗,有理的军队,士气就旺盛,亏理的军队,士气就低落。我们退避,是文公为了报答在流亡时受过楚王的礼遇。那时文公曾许下诺言,如果晋楚两国发生战争,晋军一定“退避三舍”①。假如我们撤退而楚军还追上来,理亏的是楚军,我们就有理由打他了。于是,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方便,又便于齐、秦、宋各盟国军队会合,集中兵力。当晋军后撤的时候,楚军官兵,不想再追击晋军,可是子玉坚持要乘机夺占曹卫两国,继续命令部队追击,一直追 古时行军一舍(宿营)为三十里,兰舍即九十里。12 ==========第18页========== 到城濮。 城濮决战 晋军在城濮驻扎下来后,齐、秦、宋各国的军队也与晋军会合。晋文公检阅了军队,认为可以同楚军一战。楚军统帅子玉把楚军和陈、蔡两国军队分成中军和左右两翼军。中军是楚军的精锐部队,子玉直接指挥;右翼军由陈、蔡军队组成,战斗力薄弱,楚将子上指挥;左翼军也是楚军,由子西指挥。 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六三二年)四月四日,子玉骄傲地宣称消灭晋军的日子到了。晋楚两军决战开始,晋下军副将胥臣率兵首先向薄弱的楚右翼军冲击,陈蔡两国军队逃散,楚右翼军崩溃。这时,晋上军主将孤毛,在车上竖起两面指挥大旗,后退诱敌;下军主将栾枝命令部队在车后拖着树枝,扬起尘土,也假装败退。子玉不知是计,命令左翼军发起追击。晋将先轸、郤溱见楚军被引诱出来,便率领中军拦腰横击楚军,晋上军也回军夹击,楚左翼军退路被切断,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子玉看到左右两翼军都失败,急忙下令收兵,才保住了中军,退出战场。城濮之战以晋胜楚败而告结束。 城濮之战初期,晋军兵力既少,又渡河在外作战,形势不利。但晋文公能适时采纳大臣们的建议,从靠近晋国的曹卫两国下手,先打弱敌,取得了以后作战的前进基地。随后又运用策略争取齐秦两国参战,从而改变了劣势地位,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城濮决战时,退让一步,避开楚军的锋芒,疲惫了楚军;与齐、秦、宋各国的军队会合,集中了兵力:从弱处开刀, 13 ==========第19页========== 各个击破,首先击溃战斗力薄弱的楚军右翼,接着以上、下两军后退诱敌,夹击楚军左翼,从而获得了战争的胜利。楚国方面,控制着黄河以南广大地区,在兵力或形势上,本来都处于有利地位。后来晋、齐、秦联盟形成,形势对楚不利,楚成王采取了撤兵的措施,这个措施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子玉的请战,楚成王既未坚持撤军,又未给予子玉以应有的兵力支援,以致使得楚军处于不利地位;加上子玉的骄傲轻敌,以疲惫的军队,冒然决战,结果导致成争的失败。 14 ==========第20页========== 围魏救赵之战 围魏救赵之战,也叫桂陵之战,发生在公元前三五三年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当时,齐国为了解除魏国对赵国的围攻,在现在山东菏泽东北对魏国进行了一次战争。齐国军师孙膑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法取得了胜利。 齐魏交战的原因 战国时期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战国初期,我国社会由奴隶制进入了封建制,出现了农民和地主两个新的阶级,封建制生产方式代替了奴隶制生产方式。当时晋国代表新兴封建势力的魏、赵、韩三大宗族取得了统治权,把晋分裂为魏、赵、韩三国。新的生产方式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军事上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军队的成分变为以被强迫服役的农民为主,并开始实行征兵制;铁兵器也已出现;作战的形式和方法,也由兵车对阵改变为步骑兵的包围迂回等。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浦现出许多有名的将领和军事家,孙膑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 魏国是战国初年的一个强国。它的疆土南隔鸿沟(今河南中牟县的贾鲁河)与楚为邻,西沿北洛水东岸到上郡(今陕西延安县)与秦为邻;北面以漳河与赵分界;东自颖水与宋为 三 15 ==========第21页========== 邻。魏国的封建制度出现较早,新兴的魏国封建地主阶级为了扩展土地,向邻国多次发动战争。魏国东面的齐国,到齐威王时,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国力增强。魏国向外扩展,威胁到了齐楚等国,特别是齐魏两国的矛盾日趋激烈,多次发生战争,围魏救赵是比较大的一次战争。 “批亢捣虚”围魏救赵 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三五四年),魏国出兵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赵与齐是盟国,邯郸危急,赵国向齐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讨。齐相邹忌主张不去救赵,齐将段于朋则认为不救不仅对赵国失去信用,而且对齐国本身也不利。但是他从齐国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主张先让宋卫两国进攻魏国的襄陵(今河南睢雕县西),进行牵制,等到赵魏两军打得精疲力竭的时候,然后再出动齐军救赵。齐威王采纳了段干朋的意见,就让宋、卫进攻襄陵。这时楚国也乘机派兵攻魏。 魏军围攻了一年多,才攻下邯郸。这时,齐威王认为出兵救赵的时机成熟了,便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领军队救赵。田忌打算直奔邯郸,进攻魏军。孙膑用打比喻的方式向田忌建议说:“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开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加进去打。派兵解围的道理也是这样,不能硬碰硬,应该采取‘批亢捣虚”的办法,就是撇开强点、攻击弱点,避实击虚,使敌人感到形势不利,发生后顾之忧,自然就会解围了。现在魏军的精锐部队都在赵国,留在国 16 ==========第22页========== 围魏救赵之战示意图赵 河 守 邯郸 敛 水 00 魏 0 0 卫 桂 大梁 (开封)襄酸 0 宋 郑口 韩 图 例 父 魏军文赵及包围邯郸 楚 齐、宋、楚包围襄陵 口白> 巍军解围回敦大莱 w 齐军进军大染打我魏军 17 ==========第23页========== 内的是一些老弱残兵,你应该迅速向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切断魏国的交通要道,攻击它防务空虚的地方。这样一来,魏军必然回兵自救,我们可以一举面既解救了赵国,又能使魏军疲惫,便于我们击敗它。”田忌采纳了孙膑的意见,率兵直奔大梁。大梁危急,魏军果然急忙从邯郸撤退回国。当撤到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的时候,与齐军遭遇,疲惫不堪的魏军被齐军打败。魏军对赵国的包围也就解除了。 在这次战争中,孙膑所使用的“批亢捣虚”、“围魏救赵”的战法,为数千年来兵家所研究和运用。齐军所以能打败实力强大的魏军,是由于选择了魏赵双方精疲力竭的有利时机,又选择了正确的作战方向,进攻敌人既是要害又是空虚的都城大梁,迫使魏军回救,陷入被动挨打的地位,战略上失去了主动,齐军则以逸待劳,赢得了胜利。 毛主席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总结反围攻作战的经验时,曾提到“围魏救赵”这个战例。毛主席说:“如果敌在根据地内久锯不去,我可以倒置地使用上述方法,即以一部留在根据地内围因该敌,而用主力进攻敌所从来之一带地方,在那里大肆活动,引致久踞之敌撤退出去打我主力;这就是‘围魏救赵”的办法。” 18 ==========第24页========== 楚汉成皋之战 公元前二○五年至公元前二○三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在今河南荥(音形xng)阳一带进行的成争,是我国古代战史中以弱胜强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战例。 刘邦约法三章项羽割地封王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二O九年)七月,我国历史上爆发了 以陈胜、吴广为首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起义军推翻了秦王朝的反动统治。之后,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刷的变化,原来起义军的首领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和封建统治权,展开了长期战争。 汉王刘邦元年(公元前二O六年)十月①,刘邦率领十万 军队进入秦朝的都城咸阳(今陕西长安县东南),占领关中(今陕西中部)。刘邦为了收揽民心,宜布约法三章:杀人的处以死刑,伤人和盗窃的按其情节轻重处以刑罚。同时,宣布废除秦朝的严刑苛法。十二月,项羽听到刘邦要做关中王,大为不满,率兵四十万攻破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西南),随即进入咸阳,大肆烧杀。在此之前,楚怀王②曾与各路起义军将领有过 ①刘邦沿用秦朝历法,以十月为一年的开头。 ②楚怀王原来是指战国时楚国君主楚威王的几子,名槐。公元前二九九年,楚怀王死在秦国。刘邦、项羽起兵后,为了便于身召,找到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立为楚王,仍称楚怀王。 19 ==========第25页========== 约言:“先攻入关中的,做关中王”。刘邦先入关,按约应当为关中王。但是,项羽不甘心让刘邦独吞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他仗着势力强大,不遵守约言,以政局主宰者的姿态发号施令,把全国分封为十八个诸侯王国,厚封亲信。自封西楚霸王,占领梁、楚一带九个郡的地方(相当今江苏、山东、河南一带),都城设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封刘邦为汉王,划给巴(今 四川东半部)、蜀(今四川西半部)、汉中(约在今陕西秦岭以南 一带及湖北西半部)三个那的地方,都城设在南郑(今陕西南郑)。把关中分为三个部分,封给秦的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音义),监视刘邦。项羽这种割地分封的措施,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意愿,也同各诸侯王的利益相冲突。当时,不仅刘邦因失去具有战略意义的关中很不满意,就是一些被封的诸侯王也对项羽的厚封亲信心怀不满。 刘邦鉴于强弱悬殊,不敢与项羽对抗。同年四月,刘邦接受肖何的建议,先让一步,退出关中,准备利用巴、蜀、汉中的财富培养实力,然后再找机会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退出关中时,为了防止诸侯军队的偷袭和麻痹项羽,烧毁了所过的栈道①,表示没有再进关中的打算。 六月,各诸侯反对项羽的战争爆发了。田荣等人首先起兵,占据三齐②,自立为齐王。项羽急忙发兵进攻田荣。刘邦抓住田柒反楚的机会,采纳韩信从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地方偷越过去的计策,突然行动,占领关中。汉王刘邦二年(公元前 ①栈道,也叫阁道,古代在山崖上用竹木架起来修成的道路。 ②三齐是指现在山东境内的三个地方,即:1、齐,临淄一带;2、胶东,即强 一带3、济北,泰安一带。 20 ==========第26页========== 楚汉成桌之战作战经过示意图 。井径关 太原o 赵翠 大 0的与 大 洗 (邪台) 0 历下 必 平阳。 河 城阳o 刘루 白马津 安母 0 彭测游军活动地区] 信 龙且军 城 洛阳0 下邳 刘甲 项 刘邦军 武关 o叶 项羽军 充 [英布军递任成来 ⊙寿春 3 0 ==========第27页========== 二O五年)四月,刘邦联络诸侯军五十六万袭占彭城。这时, 刘邦满足于表面上的胜利,疏于戒备。项羽接到彭城失陷的消息,留诸将继续在齐作战,亲率精兵三万赶回,乘刘邦毫无戒备的时机,发起进攻,夺回彭城。刘邦遗不成军,只带了骑兵数十名逃跑。刘邦的父亲和妻子也被俘虏。 刘邦实施战略包围项羽陷于多面作战 刘邦失败后,一些原来归汉的诸侯王又纷纷投降项羽,形 势对刘邦很不利。汉王刘邦二年(公元前二O五年)五月,刘 邦回到荣阳(今河南荥阳县西南)收集残部。刘邦的部下肖何在关中征集兵员补充前线,韩信也带部队与刘邦会合。汉军得到休整补充后,便与楚军相持于京邑(今河南荥阳县东南)和索亭(今河南荥阳县境)之间。 刘邦为了改变楚强汉弱的不利形势,采纳谋士张良等人的建议,在政治上争取同项羽有矛盾的英布,重用部下彭越、韩信,团结内部力量,在军事上制定了一个正面坚持、敌后扰乱和南北两翼牵制的对楚作战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采取了以下措施和部署。 正面:刘邦亲率主力,利用荥阳、成皋(今河南荥阳祀水镇)的优越地形,布置防御,分兵扼守险要,阻止楚军西进。敌后:派彭越在梁地(今河南商丘南北地区)进行敌后骚扰,调动和疲困楚军,配合正面作战。 北翼:派韩信到黄河北开辟北方战场,逐次消灭黄河以北的魏(今山西西南部)、代(今河北西北一带)、燕(今河北北 22 ==========第28页========== 部)、赵(今河北西南部)和东面的三齐等诸筷国,发展汉的势力,威胁楚军侧背,切断楚军的粮道。 南翼:派随何争取了九江王英布。英布占有今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及江西省一带,都城设在六(今安徽 六安县北)。刘邦使英布进攻楚军侧背。英布一度兵败退走成皋,得刘邦援助,重回九江,从南面牵制项羽。 刘邦又控制了秦代遗留的著名粮仓一一敖仓,以充实军粮。从荥阳修筑了一条甬道(两侧有土墙的运粮道路),直达黄河,掩护运取敖仓的积谷。他要肖何治理关中、巴蜀,巩固后方,转运粮食兵员,支援前线。还采纳陈平的分化离间楚军的计谋,派遣大量间谍,进行活动。 刘邦两夺成皋项羽疲于奔命 刘邦采取的上述措施虽然起到了牵制楚军,巩固后方的作用,但是正面所受楚军的压力仍然很大。项羽看到刘邦的势力…天天发展,十分不安,便调动大军加紧进攻荥阳、成皋,并多次切断汉军的粮道,使汉军在补给上发生很大困难。汉 王刘邦三年(公元前二O四年)五月,荥阳危在旦夕,刘邦采 纳张良的缓兵计,派出使臣向项羽求和,要求划荥阳以西归汉,遭到项羽的拒绝。刘邦只得采纳将军纪信的计策,让纪信穿着汉王衣服到楚军那里去诈降,而自己则乘机从荥阳的西门逃向成皋。项羽烧死了冒充刘邦的纪信,攻下求阳,不久又占领成皋。 刘邦从关中征集了一批兵员,打算夺回荥阳、成皋。谋士 23 ==========第29页========== 辕生建议,派兵从关中出武关(今陕西丹凤县东),调动楚军南下,以减轻楚军对荥阳、成皋之间的汉军的压力;同时,让韩信在北方积极活动,迫使楚军分散兵力。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进军到宛(今河南南阳)、叶(今河南叶县南)之间,与英布配合展开攻势,果然调动了项羽南下。刘邦又转攻为守,避免决战。这时彭越的游军正在黄河沿岸活动。刘邦为了把楚军向更远的方向调动,命令彭越袭击楚的后方,攻破下邳(今江苏邳县东),威胁楚都彭城。项羽首尾不能兼顾,急忙率领军队东击彭越。刘邦便乘机夺占了荥阳、成皋。六月,项羽击退彭越后,立即回军西进,再度攻破荥阳,接着又打下了成皋。汉军退守现在的河南巩县地区。楚军进攻虽然得手,但人困马乏,不能越过巩县西进。 刘邦这次失败惨重,逃出成皋,北渡黄河,到了小脩武(今河南获嘉县的小脩武)。这时韩信已经攻破赵军,主力部队正在脩武地区休整。八月,刘邦从韩信处带了大部分军队,增强巩县正面的防御。为了加强敌后活动,派刘贾带领二万人从白马津(今河南滑县北,旧黄河渡口)渡河协助彭越,扰乱楚军后方,截断楚军补给线。接着,彭越攻占了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外黄(今河南杞县东北)等十七个城。英布在淮南也有所发展,楚军侧背所受的威胁越来越大。九月,项羽不得不停止攻势,再次率兵去攻打彭越。项羽临走前,告诫成皋守将曹咎说:“小心坚守成皋,即使汉军挑战,也千万不要出击,只要能阻止汉军东进,我十五天内一定击败彭越,然后再与将军会合。”项羽很快收复了十七个城,但没有能够消灭彭越的游军。这支游军仍在梁、楚之间积极活动,威胁楚的后方。 24 ==========第30页========== 汉王刘邦四年(公元前二O三年)十月,刘邦乘楚军主力 东调,进攻成皋。曹咎最初还遵照项羽的告诫,坚守不出,但是经不起汉军连日的辱骂和挑战,一怒之下,率军出击。当楚军正在渡汜(音似s)水(今河南荥阳县境)的时候,汉军乘机攻击,大破楚军,曹咎兵败自杀。汉军夺取成皋,乘胜推进到广武(山名,今河南荥阳县东北),并且在荥阳以东包围了楚将锺离昧。项羽听到成皋失守,急忙由雎阳带领部队回来援救。汉军依据险要地形,坚守不战。楚军儿次东奔西驰,极为疲劳。这时,由于韩信攻占临淄,齐地战事吃紧,项羽又命令龙且(音居)带兵二十万去救齐。因为攻击力量减弱,项羽不得不驻军在广武山上,隔着一条广武涧与汉军形成对峙。十一月,韩信攻破齐国,歼灭了龙且的部队。几个月后,楚军粮食缺乏,既不能进,又不能退,白白地消耗了力量。这时彭越的游军又不断扰乱楚军后方,攻占了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等 二十多个城,多次截断楚军的补给线。项羽感到形势严重,被迫与刘邦订立和约,把鸿沟以西的地方刘归汉,鸿沟以东的地方归楚。 刘邦争夺成皋的胜利,是楚汉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着。这时,韩信已经破魏、破赵、攻下三齐,占领了楚的东方和北方的大部地区,完成了对楚的战略包围。项羽丧失了主动,陷于一筹莫展的境地。双方强弱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汉高帝刘邦五年(公元前二O二年)十月,刘邦乘项羽引兵东 撤的时机,实施战略追击。十二月,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 一战,项羽陷入重围,兵少粮尽。项羽在军中听到汉军中到处都唱着楚人之歌,认为楚军多已降汉,自己孤立无援了,便率 25 ==========第31页========== 领八百人突围,被汉军穷追不舍,最后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杀了。随后,刘邦正式称皇帝,建立汉王朝,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果实就落到了刘邦手中。 楚汉成皋之战说明了主观指导正确与否的重要意义。刘邦以弱小的力量,战胜了强大的楚军,除政治上注意争取人心和团结内部外,军事上主要在于对战略全局处置得比较适当。例如彭城失败后,刘邦鉴于汉弱楚强的劣势地位,转攻为守,退保成皋这一咽喉要地。这就屏障了战略后方关中和巴蜀,使汉军在人力物力上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能够坚持长期的战争。在战争全局上,刘邦能及时采纳张良、韩信等人的建议,适时制订出正面坚持、南北两翼牵制、敌后骚扰的战略方针,并坚决付诸实施。这一方针,使强大的楚军陷于多面作战的困境,使汉军实力得到不断的发展,由劣势转为优势,由被动转为主动,最后取得了全歼楚军的胜利。项羽的情况则不是这样,他一心想恢复六国势力,分封诸侯,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他既不善于争取同盟势力,又不能团结内部,结果陷于孤立。他虽拥有较强的实力,但是始终不注意战略基地的建立,得地不但不加以巩固,反而肆行破坏。这些是他失败的基本原因。在作战指导上,他缺乏战略头脑,没有通盘的考虑和打算,没有主要的打击方向,东奔西跑,一味应付,虽然打了许多胜仗,取得了不少战役、战斗的胜利,但在战略上却是失策的,所以导致战争的彻底失败。 26 ==========第32页========== 韩信破赵之战 公元前二○四年,汉将韩信以儿万兵力,在现在河北井陉(音形xig),击破号称二十万的赵国军队,成为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全歼魏豹乘胜击赵 汉王刘邦二年(公元前二O五年)五月,正当刘邦在荥阳、 成皋一带阻止楚军西进的时候,原来归属汉的魏王豹又背叛了汉而投降楚,截断黄河西岸临晋关(今山西永济西)的交通,举兵声援项羽,反对刘邦。魏占据河东(今山西西南部)地方,向西可以威胁关中,向南可以截断关中与荥阳的联系,配合楚军夹击荥阳的汉军,对于汉军的侧背威胁很大。刘邦为了拔掉这根好象戳在背上的芒刺,曾派谋士郦食其(青力异基yTT)去争取魏豹,没有成功,于是刘邦就派韩信、曹参率领部队去进攻魏。 八月,魏王豹把主力驻扎在黄河东岸的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封锁黄河渡口临晋关,阻止汉军渡河。韩信侦察到这一情祝以后,便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把船只集中起来,摆出要由临晋渡河的架势,暗中调动军队,出其不 27 ==========第33页========== 意地从夏阳(临晋关上游,今陕西韩城南)用木罂缶①(音英否ying fou)渡河,奔袭魏军的后方安邑(今山西闻喜东南)。魏王豹仓惶回军迎战,战败被俘。九月,汉军占领魏地以后,刘邦把投降的魏军全部补充到荥阳,加强正面的防御。韩信击灭魏王豹后,黄河以北还有代、赵、燕等诸侯国。这时,韩信向刘邦提出一个逐个消灭代、赵、燕,然后东出三齐,截断楚军粮道的战略包围计划。刘邦采纳了这一重要建议,增调步兵三万并派熟悉情况的张耳去协助韩信。 同年润九月,韩信率领部队击破代国,擒获代国的相国夏说(青悦yu)。这时,刘邦把韩信的精兵调去抗击项羽的进攻。 汉王刘邦三年(公元前二O四年)十月,韩信率领数万人越过 太行山向东进军,进攻赵国。 井陉口是太行山八个隘口之一,就是现在河北获鹿西十里的土门关,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窄驿道,不利于部队行动。赵王歇与赵军统帅陈余集中兵力于井陉口,号称 二十万,准备与韩信决战。谋士李左车(音居)向陈余献计说:“韩信越过黄河,俘虏了魏豹、夏说,乘胜进攻赵国,士气正旺盛,必须避开他的锋芒。但是,汉军从千里以外运军粮来,补给困难。井陉道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行,它的军粮一定在后面。只要赵军利用深沟高垒,坚决不出战,让我带领三万人马从小道出去夺取汉军辎重,切断韩信的粮道,使他求战不能,后退无路,不出十天,就可以把韩信、张耳的头拿回来。否则,我们是一定要被汉军打败的。”但是,陈余却说什么“义兵不用 ①木摇缶是一种小口大腹的木制器物,缚在士兵身上,菠河时可以增大浮力。 28 ==========第34页========== 韩信破赵之战诱敌经过示意图 (地峡滨山) (失流)。 7汤 孙孙A 只井空关 (上安) 介 0 下安) 井经 (东天门) (微水镇) 孔外 (长岗) (头泉) 孙闪 水 (北张村) 图 例 o(郭西河) 韩信罕伴文 韩信军伪退 治 韩付军设代阵地韩信军件地 8 赵军迷攻 赵军阵地 ==========第35页========== 韩信破赵之战追歼赵军示女图 公 (饱铁山) o(获或) 9 ト井陉类 水 入趴 (上安) (米天门) 下安) (水填) (长岗) 冰。化张 个 图 韩箱子 韩欲代势及 少赵子 ==========第36页========== 诈谋奇计”,并且认为韩信兵少又疲劳,对这样弱敌避而不击,就会引起诸侯的轻视而来进攻赵国,拒绝了李左车的意见。 背水列阵出奇制胜 韩信探知李左车的作战方案没有被采纳、赵军统帅陈余有轻敌情绪和希图速决等情况后,十分高兴,立即指挥部队开进到距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驻扎下来。当天半夜,传令部队出发,向前推进。同时,挑选两千名骑兵,密令他们每人手持一面汉军的红色旗帜,从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翼侧的抱犊寨山(今河北井陉县东),隐蔽起来,等待赵军离开营寨追击汉军的时候,抢占赵军营寨,把汉军旗帜树立起来,从侧后断敌归路。接着,韩信又派一万多人到绵蔓水(今河北井陉县境)东岸,背靠河水摆成阵势,以迷惑赵军,增长其轻敌情绪。赵军看见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以退兵,都暗笑韩信不懂兵法,十分轻视。天 一亮,韩信亲自率领汉军,打着大将的旗帜,带着大将的仪仗鼓号,向井陉口开进。赵军离营出战。双方大战了很久,汉军假装战败,扔掉旗鼓仪仗,向绵蔓水方向后退,与事先背水列阵的一万人会合。赵王歇和陈余误认为汉军真的打了败仗,指挥部队追击汉军,抢夺战利品。汉军前面是敌人,背后是河水,拚命抵抗。这时,埋伏在赵营侧后的汉军骑兵乘势抢占赵军营寨,拔下赵军旗帜,换上汉军的旗帜。赵军久战不胜,陈余下令收兵。这时,赵军发现大营全部插上汉军旗帜,大惊失色,纷纷逃散。占据赵营的汉军,看见赵军溃乱,乘机出击,韩信也指挥部队发起反攻。赵军向诋水(今河北获鹿南五里,现在已 31 ==========第37页========== 经湮塞)政退,被汉军追上,全军覆没,赵王歇被俘,陈余被杀。 战斗结束以后,许多部将问韩信说:“按照兵法,应该‘右倍(同背字,背后的意思)山陵,前左水泽’(即行军布阵应该右面和背后靠山,前面和左面临水),现在你韩将军背水列阵,反而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道理?”韩信说:“背水阵在兵法上也是有的,即所谓‘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面后存’(把士兵置于危险境地,才能发奋作战,从死中求生)。汉军大多是新招募来的,没有经过训练,如同赶着集市上的人群去作战一样。因此,必须把他们置于后无退路的‘死地”,才能使他们拚死战斗,人自为战,否则是不行的。” 汉军的胜利,使韩信的“背水阵”出了名。所谓“背水阵”的战法是建立在封建统治阶级愚兵政策上的一种权术。由于剥削阶级的利益同士兵群众相对立,士兵不愿意作战。统治者为了驱使士兵为他们卖命,故意把士兵置于危险境地。这种“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观点,是剥削阶级的反动军事观点。但是,韩信破赵之战在战争指导上还是有一些正确的东西。韩信以数万的兵力,远离后方,同号称二十万的赵军作战,汉军利于速决,不利于持久。这一点,赵国谋士李左车看到了,向陈余作了分析并提出建议,但是没有被陈余采纳。而韩信则能知己知彼,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兵力上数量少,又处于不利地形,便利用陈余的轻敌心理,将计就计,来了个背水列阵,故意示敌以破绽,诱使赵军脱离有利地形,同汉军决战。埋伏在赵军侧后的两千骑兵,乘机抢占赵军阵地,出敌不意地配合主力夹击赵军,一战而胜,全歼赵军,创造了少胜多、弱胜强的成功战例。32 ==========第38页========== 新汉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发生在公元二十三年,是绿林农民起义军在现在河南叶县一带粉碎王莽新军进攻的一次大战,这次战争对于推翻王莽反动统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农民起义烽火燃遍全国 刘邦做了皇帝后,国号汉,历史上称为西汉。西汉末年,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愈来愈激烈,大地主、大贵族代表王莽,乘机篡夺西汉政权,改国号为“新”。王莽为了巩固自已的统治,采取欺诈手段,进行所谓“改制”,企图用改良措施,制止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但是王莽的改制不但不可能制止土地兼并,反而加深了人民的痛苦,终于宣告失败。广大农民因为失掉土地,无法生存,不断起来反抗。王莽在边噩又连年发动战争,人民大批死于兵役、徭役,再加上自然灾害,于是爆发了震撼大地的农民大起义。 新朝天凤四年(公元十七年),荆州(今湖北北部)一带的饥民在王匡、王凤领导下发动起义,以绿林山(今湖北钟祥县东北)为根据地,反抗王莽的暴政,称为绿林军。随后,河南发生农民起义,在马武、王常、成丹率领下,起义农民加入绿林军。天凤五年(公元十八年),琅哪(今山东诸城东)人樊崇在山东莒县领导饥民起义,青(今山东东北部)、徐(今山东南部、 33 ==========第39页========== 江苏北部)二州饥民也纷纷参加,人数很快发展到十多万,为了作战时便于识别,起义军都用红色涂眉,称为赤眉军。赤眉、绿林两大起义军互相呼应,打官府,杀篆强,沉重地打击了王莽政权。 在农民起义蓬勃发展、王莽政权摇摇欲坠的时候,一些地主、贵族也乘机而起,混入农民起义队伍。如汉朝宗室刘玄及刘縯(音演y)、刘秀弟兄等,也打着反对王葬的旗号,怀着复辟汉王朝的政治野心,混入了绿林军。 新军倾巢而出围攻昆阳 新朝地皇四年(公元二十三年)一月,绿林军在讹(音比b)水(今河南泌阳县境)击破新朝荆州兵十多万,杀了主将甄(音其zhn)阜、梁丘赐。接着,转兵向西,在消(音育y心)阳(今河南南阳县南)击遗新朝严尤、陈茂军。绿林军发展到十多万人,并在消阳立刘玄为汉帝,成立了汉政权,绿林军改称为汉军。汉军在讹水、消阳取胜以后,乘新军主力东进镇压赤眉起义军的时机,围攻南阳郡宛城(今河南南阳),准备相机进取洛阳,直捣关中。王凤、王常带领部队儿万人北上,接连打下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舞阳县北)、郾城(今河南郾城),保障主力围攻宛城。 汉军北上,王莽非常恐慌。三月,王莽命令大司空王邑、大司徒①王寻从各地调兵四十三万,齐集洛阳,企图一下子扑灭 ①汉朝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并称为“三公”,是朝廷最高的官。大司徒总理朝改,大司空掌强言论及纠架,大司马#握军事。 34 ==========第40页========== 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形势略图 0前 河 铜马⊙束膨 动 E鹿6 平原 。马适求 赤蹈峡岸姑幕 邯郸 无盐 滨阳 母 陇西 海曲 水 洛阳 陈留口 雎阳 东海 カ部 天水 。华阴 长安 昆阳 临淮 汉 武关 水 水 南阳 江 春睫 淮 图 例 上陈收、摩港 芦江 平林 长州6 国都 绿林山 瓜田仪 8王또、王凤回 安民起叉地区 新市 口 郑 缘林起又军 江陵 水 县 e一赤眉起义军 主常、成丹 ==========第41页========== $ 昆阳之战经过示意图 图 例 汉军 漫 新军 排 昆阳 新军 定使 民 ⊙ 并 ⊙邮 汉军 ==========第42页========== 围改宛城的汉军。五月,王邑、王寻率领军队在颖川(今河南禹县)和严尤、陈茂军会合,直逼昆阳。汉军驻守昆阳的兵力只有八、九千人。汉军将领中有人见新汉两军众寡悬殊,主张散归荆州各城,保存实力;有的反对分兵,主张合力御敌。最后确定由王凤、王常坚守昆阳,派刘秀、李铁(音义y)等率十三骑到郾城、定陵调集兵力,夹击新军。王邑、王寻军以先头部队十几万人包围昆阳。这时,在同汉军作战中吃过败仗的严尤,向王邑、王寻建议说:“昆阳城虽然小,但是很坚固,现在汉军主力在宛城,应该先击败宛城汉军,到那时昆阳不攻自下。”王邑、王寻自恃兵力强大,傲慢地回答说:“现在我们率领百万大军,碰到小小的昆附都打不下来,怎能显示威风!”并残暴地说:“先血洗昆阳,然后踏血前进,不是更痛快吗?”于是王邑、王寻使用全部兵力,把昆阳层层包围起来,发动猛烈的攻击,挖掘地道攻城,并使用象高楼一样的“楼车”攻城。汉军在新军猛烈的攻击下,坚守危城,顽强抵抗。严尤见昆阳屡攻不下,再次向王邑、王寻建议说:“围城必须网开一面,使汉军逃出一部到宛城去散布恐怖情绪,以动摇汉军军心。”王邑、王寻还是不采纳。 汉军以少胜多昆阳大捷 六月,刘秀、李铁等从郾城、定陵集中一万多兵增援昆阳。刘秀率领步骑千余人为前锋,距新军四五里的地方,列成阵势,准备出战。王邑、王寻见汉军不多,只调数千人迎战。汉军奋勇杀敌,斩杀新军数十人,将士受到鼓舞,于是乘胜前进, 37 ==========第43页========== 连续突击,义杀敌近千人,首战告捷。这时,汉军主力已经攻克宛城,虽然消息还没传到昆阳来。但是刘秀等为了鼓舞昆。阳守军士气,动摇敌人军心,恰好也制造了攻克宛城的战报,并射入城中,又故意将一些战报丢失,让新军拾去。消息一经传播,城内汉军士气更加高涨,守城更为坚决,新军由于久攻昆阳不下,士气大为沮丧。 汉军首战胜利后,挑选三千勇士迂回到昆阳城西,涉过昆水(发源于今河南叶县西,流经城南),出其不意地向新军指挥部发起猛烈的攻击。王邑、王寻见汉军兵力不多,仍旧盲目轻敌,自已率领万余人迎战,但是又怕部队混乱,下令各军不准擅自行动。新军的士兵都是临时胁迫来的农民,痛恨王莽政权,不愿作战。王邑、王寻率领万人与汉军作战不利,其余部队也不出援,队形大乱,王寻被杀。城内汉军乘势出击,夹攻新军。新军全线崩遗,互相践踏,四出奔逃,又遇大风暴雨,谧(音志zh)水(发源于今河南鲁山,流经叶县北)暴涨,溺死了一万多人,只有王邑、严尤率领儿千人狼狈逃回洛阳。汉军取胜后,分兵两路,乘胜追击,攻陷洛阳,直捣长安,推翻了王莽的反动统治。 昆阳之战是绿林农民起义军反对王莽政权的一次正义战争。王莽调集重兵,企图消灭农民军。但农民军不为新军的优势所吓倒,以不到一万的兵力坚守昆阳,牵制新军四十三万,既保障了主力围改宛城的行动,又疲惫和消耗了新军;并以万余援兵,英勇果敢地从外线进行反击,利用敌人骄傲轻敌的弱点,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的指挥部,一战而胜,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辉煌胜利。 38 ==========第44页========== 袁曹官渡之战 公元二十五年,刘秀篡夺了农民起义的果实,重新建立起汉朝的统治,历史上称为“东汉”。东汉王朝的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到公元二世纪末叶,我国历史上操发了一场以黄巾军为主力的农民大起义。但是,由于东汉王朝和各地地主阶级的残酷镇压,起义失败了。许多地主、官僚在镇压起义军的过程中,各据一方,互相混战,成为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袁绍与曹操是当时最大的两股势力。汉献帝建安五年(公 元二OO年),袁曹双方为了争夺中原,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 东北)展开大战。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统一中原。 袁强曹弱实力悬殊 建安四年(公元一九九年)初,袁绍经过几年的战争,消灭了困守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的公孙瓒,军队增加到几十万,先后占有幽(今河北北部)、冀(今河北中南部)、青、并(今山西) 四个州,统治中心在邺城(今河北磁县东南三台村),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四州中冀州人口众多,农业较发达,是人力物力的补给基地。袁绍同北面的鸟桓、鲜卑等族保持着和亲关系,后方较为稳定,居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地位。 的 ==========第45页========== 但是,袁绍是大官僚、大地主阶级的代表,他的一切政治措施,完全从官僚地主利益出发,穷凶极恶地剥削农民。他手下的官员如审配、逢(音旁pg)纪等人,在袁绍的包庇纵容下,为所欲为。因此,尽管袁绍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有利的客观形势,但是在他的统治下,不仅农民贫困破产,饥寒交迫,也侵害了中小地主的利益,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矛盾重重。 曹操占据着兖州(今山东西南部)和豫州(今河南),统治中心在许昌(今河南许昌)。他镇压青州黄巾军后,收编其中精锐,成为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建安元年(公元一九六年),他把汉献帝接到许昌,在政治上可以假借汉王朝的名义,号令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北方,他是可以跟袁绍相抗衡的唯一力量。但是,兖州比较狭小,豫州受战争的摧残十分严重。曹操为了摆脱不利处境,一方面利用朝廷的名义对割据势力加官进爵,进行拉拢分化,另一方面又在许昌等地招募逃亡农民,进行屯田。曹操的这些措施,对解决军粮和巩固后方,起了一定作用。 袁绍决心南下曹操官渡设防 建安四年(公元一九九年)春,袁绍自恃兵多粮足,决定出兵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直捣许昌,企图一举消灭曹操。当时,大将沮授等人认为,袁军连年作战,军队疲劳,百姓穷困,府库空虚,不宜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他们建议首先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后方,然后再作南下打算;并建议把主力屯驻黎阳, 一面准备船只器械,一面派出一些精锐骑兵去扰乱曹操的边 40 ==========第46页========== 境地区,使曹操不得安宁。但是,袁绍的心腹将领郭图、审配等人,认为消灭曹操十分容易,竭力主张出兵。于是袁绍拒绝了沮授等人的建议,调兵十万,战马方匹,决心攻曹。袁绍为了夹击曹操,派人联络荆州(今湖南、湖北)的刘表和禳(音攘rg)城(今河南邓县)的张绣。但是,刘表不愿配合袁绍,张绣反而带领部队投降了曹操。 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决心抗击袁绍。为了争取战略上的主动,先后作了如下部署: 二月,曹操命令曹仁等攻下黄河北岸的战略要地射犬(今河南沁阳县东北),并任命魏种为河内太守,共同牵制袁军从并州方向的进攻;八月,命令臧霸进兵青州,攻下齐(今山东临淄一带)、北海(今山东寿光一带),阻止袁军从青州方向的进攻;命令程昱率兵七百守鄄城,控制要地;命令于禁率步骑两千驻守延津(今河南延津县北),协同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的刘延,共同防御袁军南下。十一月,派卫觊(音计)到关中招收流民,进行屯垦,稳定后方。 官渡是许昌北面的门户。曹操鉴于袁绍兵多,强弱悬殊,便后退一步,选择有利于已、不利于敌的官渡进行设防,阻挡袁军进攻许昌。 正当曹操布置对袁绍作战的时候,原来依附曹操的刘备,占据下邳(今江苏邳县东),与袁绍呼应,反对曹操。曹操为了避免两面作战,抓住袁绍迟疑不决和刘备兵力尚未集中的机会,亲自率兵东进,迅速攻占下邳,刘备全军溃散,关羽投降。 4 ==========第47页========== 声东击西白马获胜 建安五年(公元二OO年)二月,袁绍进军黎阳,企图寻求 曹军主力决战。他派颜良进攻白马,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亲自率兵从官渡北上,解救白马之围。谋士荀攸向曹操提出一个声东击西的作战方案,建议曹操率兵先到延津,伪装渡河进攻袁绍的后方,使袁绍分兵应战,再派轻装部队迅速袭击白马的袁军,以攻其不备。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袁绍果然中计。曹操率领轻骑,以张辽、关羽为前锋,急奔白马。颜良仓促迎战,关羽出其不意地迫近袁军,斩了颜良,袁军溃败。白马解围后,曹操把军队连同百姓一起后撤。袁绍派文丑率五、 六千骑兵进行追击。曹操机智地在白马山(延津南)南边故意丢弃辎重,引诱袁军,袁军抢夺辎重,队形混乱。曹操以不满 六百骑兵乘机出击,杀了文丑,袁军溃败。曹军首成获胜,鼓舞了士气,从容向官渡辙退。 乌巢劫粮出奇制胜 曹操虽然取得了首战的胜利,兵力比袁绍仍居劣势。同年七月,袁军进至官渡北面的阳武(今河南原附县东南),准备继续前进。这时,沮授向袁绍分析两军情况说,曹军战斗力强,但是兵少粮缺,袁军兵多粮足,但是战斗力弱。曹军利于速决,袁军利于持久,建议不要急于决战。袁绍不听。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托沙堆立营,东西达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 42 ==========第48页========== 宫波决战前留操的战略部督及击败刘备之战示意图 田寺建议乘背操东击刘备奇我饼昌,袁招未采纳 沉 州 州 并 州 郑 背 射可 分郅城 琅打 河内可 o1 小沛j 延津 ⑧i ⑧下邳 河 。洛阳 官浅 ⑧ 影城 徐 州司 束 口许昌 豫 州 图 例曹袋进交刘备路线 别 0南阳 0阳 二田丰建议我曹揆路线 汉 州 六 曹揉防料老戏 表阳。米 扬 州 齿 ⑧ 刘各被开或款降 ==========第49页========== 黄曹官渡之战作战经过示意图 费 ·鄄城 架阳。 。白马津 台马 河 0射犬 延津 白马山 图 例 0 曹操军 曹操夜表乌巢 0 曹渠阵地 0 袁绍军 0 袁绍选住河北建议袁绍我击许昌 许昌口1 军群地 44 ==========第50页========== 袁军相拒。九月,曹军曾一度出击,没有获胜,继续坚守营垒。袁军构筑高橹(望楼),堆土如山,居高临下,用箭射曹军。曹军制造了一种发射石头的霹雳车,击毁了袁军的高橹。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曹军便掘长壕来对抗。袁军攻,曹军守,双方相持了好几个月。相持期间,曹军兵少粮缺,士卒疲乏;豫州各郡受袁绍的招降,官员多有叛变,后方很不安定;粮道又几次被袁军抄袭,情况十分危急,曹操给荀彧(音玉心)写信,打算放弃官渡,退保许昌。荀彧根据当时的情况指出,曹军以劣势的兵力阻止袁军有数月之久,袁绍的力量已用尽,相持的局面很快就会发生变化,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时候,机不可失。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坚持危局,寻求战机。 同年十月,袁绍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担任掩护,把粮食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四十里的故市、乌巢。祖授建议袁绍派蒋奇率军驻扎在粮库翼侧,防止曹军抄袭,但袁绍不听。谋士许攸与大将张郃也建议袁绍秘密派遺轻骑抄袭曹军后方,或者乘虚袭占许昌,袁绍又不听,坚持先在官渡击破曹军,然后进军许昌。不久,许攸的家属在邺城被袁绍扣押起来,许攸投降了曹操。他把袁军情况报告曹操,并献计说,袁绍辎重万余车全在故市、乌巢,没有重兵守卫,如以轻装部队进行袭击,烧毁其屯粮,不出三天,袁军必败。 许攸的建议,正符合曹操寻求机会、出奇制胜的作战意图。曹操便毫不犹豫地立即实行,留曹洪、荀攸守大营,亲自率领兵士五千袭击乌巢。曹军冒充袁军,半夜到达后,即围攻放火。袁绍得知曹军袭击鸟巢,以为曹营空虚,企图攻下官渡阵地。张郃认为曹军官渡阵地坚固,一时攻打不下,主张先去 45 ==========第51页========== 数乌巢。袁绍不听,命令张郃、高览率主力攻打曹操大营,只派一部轻骑去援救乌巢。果然,曹军官渡阵地坚固,攻打不下。这时,曹操抓住袁绍增援部队尚未到达的时机,集中全力猛攻乌巢,杀了守将淳于琼,大破袁军,烧毁全部屯粮。 乌巢粮草被烧的消息传到前线,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张郃因受到郭图的猜忌和攻击,便与高览一同投降了曹操。曹军乘势出击,把袁军打得大败,歼灭袁军七万余人。袁绍和他的儿子袁谭带了八百骑兵逃回河北,官渡之战就结束了。这次战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在官渡之战中,袁曹处于强弱悬殊的地位,但是曹操能审时度势,采取灵活的作战指导,力争主动。首先声东击西解了白马之围,接着以不足六百的兵力诱歼文丑的追兵,这两次胜仗,挫折了袁军的锐气,取得了首战的胜利。然后,主动转移兵力于官渡阵地,阻止袁军南下许昌。在两军对峙过程中,适时采纳了荀或出奇制胜的建议,坚守阵地,寻求战机。及至袁绍谋士许攸投降,了解了袁军情况后,及时抓住战机,奔袭乌巢,烧毁袁军全部屯粮,并乘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的时机,发起反攻,取得了决战的胜利。在袁绍方面,由于政治腐败,骄做轻敌,内部分裂,结果导致失败。在军事上,他依仗兵力优势,企图夺取白马,直捣许昌,一举歼灭曹军,结果十万大军被牵制于官渡。这时,他又只知正面硬攻,一线平推,一再拒绝田丰、许攸、张郃等迂回敌后的建议,使全军陷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在决战关头,袁绍缺乏战略头脑,没有把主力用于具有决定意义的乌巢方向,而是继续错误地攻打曹军坚固的官渡阵地,结果全军覆没,成了敢军之将。 46 ==========第52页========== 吴魏赤壁之战 公元二O八年曹操与孙权、刘备在今湖北江陵与汉口间 的长江沿岸地区进行了一次战争,历史上称为“赤壁之战”,对造成三国分立的形势起了决定作用。在这次战争中,孙、刘以 五万兵力,密切协同,以长击短,击效了号称八十万的曹军。 曹操企图统一南方 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占据了幽、冀、青、并、充、豫、徐和司隶(今河南洛阳一带)一共八州的地方,基本上统一了黄河流域地区,形成了独占中原的局面。他在争夺中原的战争过程中,实行了一些改良政策,改编和锻炼了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队,拥有兵力数十万,实力超过了当时任何一个割据势力。曹操在结束对乌桓的战争后,后方基本稳定,便积极作向南进军的准备。他在邺城训练水军,义派人到凉州(今甘肃)去拉找马腾,以避免向南进军时,陷入两面作战。 当时,南方的主要割据势力是吴国的孙权,他占据扬州(长江下游与淮水下游间)六郡@。因为长江在九江至南京一 ①六郡是:吴那(今江苏吴县一带)、会(今浙江绍兴一带)、丹阳(今安徽宜城一带)、庐江(今安微芦江一带)、豫章(今江西甫昌一带)和庐陵(今江西吉安 一排)。 47 ==========第53页========== 段,向东北流,所以吴国又称为江东或东吴。东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东汉末中原混战,不少北方人南迁,促进了东吴经济的发展,国力有所增强。在军事上,拥有精兵数万,加上据有长江天险,东吴政权比较稳定。 南方的另一个割据势力是荆州的刘表,他基本上采取保持现状的政策。原来依附袁绍的刘备,官渡战后投奔刘表。刘表让刘备屯兵新野、樊城,为他据守阻止曹军南下的门户。刘备乘这个机会积极扩充军队,网罗人材,等待机会发展。诸葛亮就是这个时候被刘备邀请去的重要谋士。 曹操袭占荆州孙刘联合抗曹 曹操南下的第一个战略目标是荆州。当时荆州不仅物产丰富,而且地居长江中游,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占据了荆州不但可以控制现在的湖南、湖北,还可以顺江东下,从侧面打击东吴,向西可夺取富饶的益州(今四川)。建安十三年(公元二 O八年)七月,曹操采纳荀或的作战方针,亲自率领大军南下, 袭击荆州。八月,刘表病死。九月,曹操进军新野,刘表的第二个儿子刘踪(音从c6g)不战而降。刘备在樊城得到刘琮投降的消息,急忙向江陵(今湖北江陵)退却,并命令关羽率领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江陵是荆州的军事重镇,是兵力和物资的重要补给基地。曹操怕江陵为刘备所得,便亲自率领轻骑 五千,日夜兼行三百里,追赶刘备,在当阳(今湖北当阳)的长扳坡(当阳东北百余里)把刘备打败,占领了江陵。刘备仅仅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儿十个人突围出来,逃到夏口(今湖北 48 ==========第54页========== 赤壁之战作战经过示意图 新野 图 們 警操军 刘各或网功竿 界州联军 乔刘联军阵是 关羽水军 周身刘备水军 刘音军/ 曹渠进文 曹渠遇却 o>曹操水军 汉 刘琦军 当阳 (钟样) 长 长城 江 江周瑜浆 华容 赤堂 乌林o 架兼⊙ (利) 孙刘联军 节 江 (岸盒) ==========第55页========== 汉口),同关羽的一万多水军以及刘表的大儿子刘琦率领的·万多兵马会合后,退守长江南岸的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 曹操占领江陵以后,打算顺流东下,占领整个长江以东的地方。谋士贾诩(音许)向曹操建议,利用荆州的丰富资源,休养军民,巩固新占地区,然后再强迫东吴投降。但是,曹操轻易占领荆州,收降了刘表的步、马、水军八万多人,获得了大量军用物资,兵力增至二十多万,产生了骄儆轻敌情绪,因此没有采纳贾诩的建议。曹操决定乘胜进兵江东,又写了一封恐吓信给孙权,说他训练了八十万水军,要与孙权在吴地“会猎”(借喻会战),企图造成东吴内部的混乱,迫使孙权不战而降。 在曹操进兵荆州以前,东吴曾经打算夺占荆州与曹操对抗。刘表死后,孙权派鲁肃以吊丧为名去侦察情况。鲁肃到江陵时,刘琮已经投降了曹操,刘备正向南退却。鲁肃在长坂坡与刘备相会,说明联合抗曹的意图,刘备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派诸葛亮随鲁肃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当时孙权虽然不愿意以“全吴之地,十万之众”投降曹操,但对刘备的力量也有怀疑。诸葛亮为了促成孙权定下联合抗曹的决心,向他分析当时的形势说:“刘备虽然在长坂坡失败,目前还有关羽的水军万余人,刘琦的江夏(今湖北黄冈西北)战士方余人。曹军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惫。就象一支飞到尽头的箭,它的力量连一层薄薄的绸子也穿透不了。何况曹军多是北方人,不懂水战,荆州新占,人心不服。在这种情祝下,只要孙刘联合起来,同心协力,一定能击败曹操,形成天下三分的形势。”孙权对于诸葛亮的分析很赞成,但是当时以张昭为首的 50 ==========第56页========== 一些人为曹操的声势所吓倒,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兵多将广,曹吴双方实力悬殊,难以取胜,主张投降。鲁肃竭力主张抵抗,他劝孙权把东吴的最高将领周瑜从鄱阳(今江西波阳)召了回来,商定对策。周瑜主张抗曹,向孙权建议说:“曹操虽然统一了北方,但是局势并不稳定,马超、韩遂割据凉州,威胁曹操的后方。曹军舍弃了北方军队善于骑战的特长,而依靠水军与我军较量。现在天寒地冻,喂马缺草。让中原地区的士兵,进入南方江湖地带,水土不服,必然要生疾病。这些都是用兵的大忌。曹操贸然从事,失败是必然的。”之后,他又向孙权具体分析了曹军的实力,认为从中原地区来的土兵不过十五、六万,而且很疲劳,刘表的降兵最多也不过七、八万人,而且对曹操心存戒棋。这样的军队,人数虽多,并不可怕。只要有精兵五万,就足以打败曹军。周瑜的分析,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孙权便拨精兵三万,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正副指挥官),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策划作战),率领军以与刘备会师,共同抗击曹操。 以长击短火攻破曹 建安十三年(公元二O八年)十月,周瑜率军沿江西上,到 樊口同刘备会合后继续前进,在赤壁(今湖北嘉鱼东北)与曹军遭遇。初次交锋,曹军战败,退回长江北岸,屯军乌林(今湖北嘉鱼西),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 曹军这时已传染疾病,又因多是北方人,不惯于水上的风浪颠簸,便以铁环把船只连接起来。周瑜部将黄盖根据敌强 51 ==========第57页========== 我弱、不宜持久和曹军战船连接等情况,建议出奇制胜,火烧曹军战船。周瑜于是要黄盖写信给曹操,表示愿意投降,欺骗对方。吴军以蒙冲、斗舰①几十艘,装满了芦苇和干柴,灌入油脂,加以伪装,插上旌旗,另外预备快船拴在大船之后,以便放火后换乘。当时,正刮东南风,船行很快。曹军以为这是黄盖真来投降,毫无戒备。黄盖顺风放火,顿时曹军战船火焰弥漫,一直延烧到岸上的军营,曹军烧死、淹死的很多。周瑜乘曹军䙌乱的时机,及时投入主力,展开猛烈进攻,曹军大败。曹操仓惶率领残部由陆路经华容(今湖北监利西北)向江陵撤退,孙刘联军水陆并进,一直追到南郡(今湖北江陵境),曹军死伤大半。曹操留曹仁、徐晃守江陵,乐进守襄阳,亲自率领其余的部队逃回北方。赤壁之战到这里就结束了。 在赤壁战中,曹操以优势力量,收降了刘琮,占领了荆州,乘胜东下,企图一举吞灭东吴,来势确实是凶猛的。'但是以鲁肃、周瑜、诸葛亮等为首的主战派,不为曹军一时的强大所吓倒,能够正确分析形势,促使孙权果断地采取联刘抗曹的方针,使孙刘都能脱出势孤力单的不利处境。周瑜等人又能对强大的曹军,作出正确的分析,找出其羽点和不利的因素,以长击短,火攻破曹,并乘胜追击,从而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①蒙冲,一种用于快速裘击的小船。船上蒙以牛皮,两侧开孔,以便摇橹、射箭、使用长矛。斗舰,一种设有短墙的船,是当时的主要战船。墙上开孔,可以射,、摇橹,向内五尺,建有船舱,舱上又建矮墙,派兵驻守船上设有旌旗、战鼓。52 ==========第58页========== 吴蜀彝陵之战 公元二二二年,三国之中的吴国(孙权)和蜀国(刘备)双方为了争夺荆州,引起了彝陵(今湖北宜昌)之战,又称为猇(音肖āo)亭(今湖北宜都北)之战。吴将陆逊在这次战争中,以数万人的兵力,战胜蜀军数十万,赢得了胜利。 吴蜀矛盾的由来和发展 荆州管辖长江南北八个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赤壁战后,荆州为曹操、孙权、刘备所瓜分。之后,孙权又答应把位于长江北岸的战略要地南郡借给刘备,这样,刘备实际上控制了整个荆州。不久,刘备又夺取了益州和汉中。我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便形成了。汉中和荆州是蜀国的两个战略要地。从汉中可以出潼关,攻打洛阳;从荆州北上可以经襄阳攻打许昌,东下可以直达吴国的腹地,居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地位。 地处长江中、下游的东吴,对于刘备势力的急剧发展惶恐不安,只是由于当时合力抗曹还是孙刘双方的共同要求,矛盾没有激化。到了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孙权占据交州(今广东、广西)后,力量进一步扩大。当时曹操忙于兼并关中的马超和韩遂,顾不上南边,孙权便乘这个机会派人向刘备索 53 ==========第59页========== 取荆州。刘备借口没有取得凉州,拒绝归还。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孙权乘关羽北攻襄阳、樊城,与曹军大战的时候,派大将吕蒙袭占关羽的后方基地江陵,关羽回救,战败被杀,孙权夺得了整个荆州。从此,孙、刘矛盾激化,终于爆发了彝陵之战。 刘备兴兵大举攻吴陆逊实施战略退却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二O年)曹操生病死了,他的儿子 曹丕就在这一年废掉汉献帝,正式称帝,即魏文帝,国号为魏,定这一年为黄初元年。第二年四月,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为汉,历史上称为蜀,年号叫章武。第三年的十月,孙权称吴王,年号叫黄武。 刘备称帝后,借口为关羽报仇,立刻决定大举攻吴,企图夺回荆州。魏文帝曹丕多方寻找机会,加剧蜀吴矛盾,以求各个击破。蜀国的许多大臣都看到了大举攻吴对蜀无利,对魏有利。大将赵云竭力劝阻刘备,不要对吴发动战争,指出当前的主要敌人是曹魏,而不是孙吴。应当利用曹丕篡汉的机会,扩大反曹联盟,占领关中,控制黄河、渭水的上游,进攻曹丕。可是,刘备听不进去。孙权夺取荆州以后,为了巩固既得利益,也不愿再扩大吴蜀两国的纠纷,两次派使者向刘备求和,但是都遭到刘备的拒绝。东吴的南郡太守诸葛瑾(诸葛亮的哥哥)也写信给刘备,向他陈说利害:“魏和吴都是你的敌国,先对付哪一个,请认真考虑一下。”刘备却置之不理。 汉章武元年(公元二二一年)七月,刘备率领部队儿十万54 ==========第60页========== 彝陵之战刘备进军、陆逊退却示女田 节 平 四 笑权享 L 刘者主力 图 例 吳军 o.奥水军 兴 类军阵地 夷道孙 蜀军 舒 蜀军阵地 ==========第61页========== 彝陵之战陆逊反攻示意图 3 风 幸节白帝介,意平 秭归 长 g彝使 多 图 例 u 美军反文 莫水军 奥 平进电 於 蜀军获开 寒道 蜀水军 ==========第62页========== 人,发动了对东吴的大规模战争。当时,吴、蜀的国界已向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是吴、蜀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将军吴班、冯习率领四万多人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今湖北巴东)打败了吴军,一直打到秭归。为了防备曹魏乘机袭击蜀军的翼侧,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利诱武陵郡(今湖南西部)的部族首领沙摩柯,出兵配合作战。 孙权求和不成,只得准备应战。他为了增强吴军的防御力量,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潘璋、徐盛、孙桓各部共五万人抗拒蜀军。同时又派人向曹丕称臣,以免魏军乘机夹击。 汉章武二年(公元二二二年)正月,蜀国吴班、陈式的水军占领彝陵,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设立了大本营。在开始打仗的时候,吴国的将领都主张立刻迎战。陆逊从兵力、士气、地形等各方面的条件加以分析,认为刘备居高守险,锐气正盛,应当避开蜀军锋芒,等待机会破敌。陆逊通过大胆的战略退却,占据有利于已、不利于敌的夷道(今湖北宜都西,在长江南岸)和猇亭一线后,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阻止蜀军前进。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五、六百里长的崇山峻岭让给了蜀军。 后发制人火烧连营 蜀军深入吴境五、六百里,从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到彝陵设置了几十个军营,刘备又以一部围攻夷道的孙桓。面对着这样严重的局势,陆逊仍然避免同蜀军决战。孙桓是吴 57 ==========第63页========== 王孙权的侄儿,当时陆逊的部将纷纷要求援救孙桓,解除夷道的围困。陆逊拒绝了这种分散兵力的作法,认为只要同蜀军决战胜利,夷道之围自然就会解除。 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决战,派人天天到阵前辱骂挑战,陆逊只是不理。后来刘备又派吴班率领了儿千人在平地上立营,另外在山谷中埋伏了八千人,企图引诱吴军出战。但是刘备的企图被陆逊识破,理伏的八千人只好从山谷中撤出来。两军从正月到六月相持不决。陆逊坚守不出,破坏了刘备急于求战的计划。刘备在五、六百里的崎岖山道中,不仅运输、供应困难,而且错误地采用了无重点的处处结营的部署,未能集中兵力以求速决,因而丧失了时间,挫折了锐气,失去了主动。陆逊坚守不战,刘备无可奈何。江南六月,暑气蒸人,蜀军将士个个训苦,斗志逐渐涣散。刘备只得把驻扎在山谷里的军队开到谷外,把水军移到陆地,把军营驻扎在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洞,设置军营屯兵。刘备决定暂时休整军队,待到秋后再大举进攻。 陆逊看到刘备处处设营,兵力分散,部队疲劳,土气祖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吴军的战法,认为反攻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他上书吴王锐:“交战之初,主要顾虑蜀军水陆并进,现在蜀军反而离舟上陆,处处设营,这样就有了可乘之隙,歼灭蜀军有把握了。” 陆逊在反攻前夕,先派出一部分兵力进行试探性的进攻。通过这次试攻找到了火攻蜀军的办法。因为当时正是炎夏,蜀军营赛都是木构成,容易起火。陆逊命令士兵各持一把茅草,乘夜顺风放火,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迅速攻 58 ==========第64页========== 破四十多座蜀军营寨,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络。蜀将张南、冯习以及部族首领沙摩柯战死,蜀军土崩瓦解,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军用物资也全部丧失。刘备乘夜逃走,靠驿站人员焚烧溃兵丢弃的装具堵塞山道,才摆脱追兵,逃回到白帝城(今四奉节东)。 彝陵之战中,年青的东吴将领陆逊面对强敌,采取了正确的方针,先让一步,坚决辙退了五、六百里,使蜀军在崇山峻龄中长途跋涉,从江北转到江南,又从江南转到江北,费了半年时间才走出峡口,处于士气祖丧、地形不利的境地;吴军则巢中了兵力,摆脱了被动地位。陆逊在作战指导上是冷静的,始终坚持执行有利条件下的决战,避免轻举妄动。通过进行试探性的进攻,找到了击破蜀军的办法一火攻,然后恰当地选择反攻时机,集中兵力于主要方问,一举击破蜀军,赢得了胜利。 59 ==========第65页========== 秦晋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公元三八三年东晋与前秦在今安徽寿县一带进行的一次大战。战争结果,弱小的晋军利用对方的错觉和不意,打败了强大的秦军。 秦晋南北对峙 公元三一六年,西晋王朝灭亡,出现了大分裂的局面。当时,内迁的游牧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音洁j)、氏(音抵d)、羌(音枪qig)五族。由汉族和这些少数族建立的政权先后达十六个之多(个别未计入),因此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五胡 十六国”。在北方,各族统治者各据一方,不断混战。占据陕西关中一带的氏族统治者以长安为都城,建立前秦政权。公元 三五七年苻坚即位,称秦王,国力一度强盛,并且统一了北方,占据的地区相当现在淮河以北及四川等地。在南方,西晋灭亡后,琅邪王司马睿(音锐u)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王朝。东晋占有现在汉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地区。 苻坚统一北方后,不断向南书展,首先夺取了东晋的梁(今陕西南部、四川北部的部分地区)、益(今四川的大部分地区)二州,随后又攻占了襄阳、彭城两个重镇,并且一度包围三阿(今江苏高邮附近),进袭堂邑(今江苏六合),于是秦晋矛盾 60 ==========第66页========== 日趋尖锐,终于爆发了澀水大战。 苻坚大举攻晋 秦王苻坚多次击败晋军,志骄意满,急于攻占南方,统一南北。东晋太元七年(公元三八二年)十月,苻坚准备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南下灭晋。鲜卑族将领慕容垂等竭力赞同,但是多数大臣持不同意见,认为东晋内部一致,无隙可乘,外有长江天险,不是灭晋时机。苻坚的兄弟苻融也不同意出兵,指出鲜卑、羌、羯等族人遍布长安各地,大军南下之后,一旦变乱发生于心腹地区,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但是苻坚却骄狂地说:“以我百万大军,把马鞭丢在江水中,也完全可以阻断水流,东晋还有什么天险可凭恃呢!”坚持出兵南下。 东晋太元八年(公元三八三年)七月,苻坚下令每十名壮丁中抽一人当兵,富家从军子弟,年龄在二十岁以下的封为羽林郎(类似亲兵),共编成羽林军三万骑,归他直接指挥。八月,苻坚正式下令,发兵南下。命令苻融率领张蚝(音毫háo)、慕容垂等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命令姚萇(音长chng)指挥另 一支部队沿长江东下,命幽、冀等州部队由彭城南下。三路共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羽林军三万。九十万军队从东到西绵延数千里,又动用漕船万艘以上,运输军资粮食。八月八日,苻坚率主力从长安出发为中路军。九月,苻坚经洛阳到达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境)时,前锋苻融所率部队已经进到颍口(今安徽寿县正阳关),但是从凉州出发的部队才到达咸阳。中路军旗鼓相望,从头到尾长达一千多里。正当秦军浩浩荡 61 ==========第67页========== 肥水之战示意图 淮 凤台 。 洛口 水 项城。 张石 频口 八公山 晋 洛 寿阳) 图 例 军 晋军 河 素军阵秘 本寨军 ==========第68页========== 荡南下的时候,慕容垂同他的侄子幕容楷却是另有盘算,暗中谋划重建燕国,希望苻坚失败秦国崩溃。 在苻坚大兵压境下,东晋谢安、桓冲等坚决主张抵抗。晋武帝司马曜(音灌yào)下令以桓冲为江州(今湖北东部及江西西部)刺史,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军由襄阳南下;任命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率“北府兵”①八万沿淮河西上,又派胡彬率领水军五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同年十月十八日,苻融率领前锋攻占寿阳,慕容垂部占领那(音云yi)城(今湖北安陆县境)。晋军胡彬所部水军走到半路,得知寿阳失守,退守硖(音唤)石(今安徽凤台县西南)。苻融部将梁成率兵五万进至洛涧(今安徽怀远县西南洛水入淮处),听到晋军西进,在洛口设置木栅,阻断淮河交通。胡彬困守硖石,粮食用尽,处境十分艰难,写信要求谢石增援。胡彬的信,被秦军截获。苻融向苻坚报告说,敌军兵力很少,粮食十分困难,应该赶快进攻,不然就会逃走。苻坚得报,把部队留在项城,带了八千骑兵赶到寿阳。苻坚派尚书朱序到晋军劝降。朱序原来是东晋防守襄阳的将领,襄阳失守时被俘。朱序到晋军以后,不仅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透露了秦军情况,并且建议说,如果秦百万大军全部到达,晋军难以抵挡。现在应该乘秦各路兵马还没有集中的时机,赶快发起反攻。 ①“北府兵”的主要成分为流落南方的北方农民,战斗力较强。东晋时因军府常在京都之北,当时便称军府为北府。 63 ==========第69页========== 只要打败它的前锋,挫伤它的士气,秦军的进攻就不难打破了。谢石起初对秦军的来势汹汹有点恐惧,打算用坚守不出战的办法,使秦军疲惫。听了朱序的报告和建议,便改变方针,转守为攻。 十一月,晋军前锋都督谢玄派猛将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进攻洛润。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侧后,断敌退路;亲自率兵强渡洛水,夜袭梁成中军大营。秦军抵挡不住,主将梁成战死,五万秦兵大溃,被歼灭一万五千余名。洛涧的胜利,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指挥部队,水陆并进,展开全线反攻。苻坚在寿阳城上,看到晋军部阵严整,攻势猛烈,心里极度恐惧,造成错觉,以为晋军为数极多,把淝水东面八公山(今安徽寿县城东北)上的草和树木都当成了晋兵。 洛涧失利后,秦军沿着挪水西岸布阵,阻止晋军反攻。晋前锋都督谢玄派人用激将法对苻融说,“将军率领军队深入晋地,却沿淝水布阵,这是持久作战的办法,不是速战速决的打算。如果你把秦军稍向后撤辙,让出一块地方,使晋军渡过淝水,两军一决胜负,不是很好吗?”秦军诸将都认为不能让晋军渡过来,但是苻坚说:“可以稍退一步,让他渡过淝水。等他人马正在渡的时候,用骑兵夹击砍杀,一定可以取胜。”于是苻融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后撤。秦军本来内部不稳,阵势混乱,这一撤更加造成阵势大乱。晋军乘势抢渡淝水,展开猛烈攻击。朱序在阵后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秦军后方部队一听,争着逃命。苻融看见大势不好,急忙驰马赶到后面整顿部队,结果被晋军追兵杀死。晋军乘胜猛追,秦军人马相踏,漫地遍野、昼夜不停地拥挤着往后跑,听到风声鹤唳(音利 64 ==========第70页========== ,鹤唳就是鹤叫的声音),也以为是东晋追兵。就这样,儿十万秦军,逃辙和被歼灭的占了十分之七、八,持坚本人也中箭负伤,单身匹马逃回洛阳。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指出:“错觉和不意,可以丧失优势和主动。因面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错觉是什么呢?‘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错觉之一例。”秦晋孤水之战中,秦军以九十万对晋军八万,兵力众寡悬殊。但是晋军能够抓住秦军各路兵马未齐的时机,转守为攻,发起反击,从而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洛涧一战,以五千精兵出敌不意夜袭梁成中军大营,大挫了秦军锐气,鼓舞了晋军的士气。淝水决战的时候,晋军兵力仍居劣势,晋将谢石又乘洛润胜利的余威,紧紧抓住苻坚举措失当和秦军内部不稳、阵势混乱的时机,猛烈反攻,彻底击破了秦军的主力,取得了战争的全胜。秦军兵力上虽占绝对优势,但是战争不得人心,内部矛盾重重。临战,苻坚骄狂轻敌,等不到各路兵马会齐,在主力中路军也处于分散项城、寿阳等地的情况下,为晋军胡彬部局部困难所迷惑,便贸然发动进攻。结果洛涧受挫,先失一着,造成被动。苻坚又惊慌失措,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成晋军,过高地估计了晋军力量,产生了畏敌情绪。当晋军要求渡过襬水决战时,苻坚又希图半渡而击,侥幸取胜,既不作通盘的考虑和打算,又没有周密的调整部署,以致造成阵势大乱,给晋军的胜利进攻造成条件,使整个战争遭到彻底的失败。 65 ==========第71页==========